凯时尊龙官网app近20年诺贝尔奖大盘点细数|合乐888总代|获奖者与中国的千丝

  應用物理尊龍凱時app下載科學研究,每年10月份是諾貝爾獎的頒獎月。這一頂級獎項的揭曉,總能吸引全世界人民的目光,當然,也總能引起教育界廣泛的討論。從20年前的“錢學森之問”到今年二十大上再次提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拔尖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一直是我國關注的重點問題。而作為世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獎被認為是拔尖人才培養成效和科技創新水平的風向標。今天,一讀君就特意梳理了近20年來的諾獎獲獎者數據,並細數這些獲獎者與中國的關聯,從中也許能看出有趣的現象。

  數據說明:我們統計了從2003年至2022年近20年中211位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姓名、獲獎時的單位和博士畢業院校,數據主要收集自諾貝爾獎官網,部分數據通過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等信息進行補充凱時尊龍官網app。考慮到諾貝爾和平獎受意識形態和政治影響較多,本次分析主要涵蓋物理、化學凱時尊龍官網app、生理學或醫學、經濟學、文學五類獎項。同時,在進行統計時我們僅包括了工作單位屬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獲獎者。如果獲獎者屬于多個學術單位,則每個單位都會被計數。人工統計,如有疏漏,歡迎讀者留言指出。

  統計獲獎者獲獎時所在的單位,可以發現近20年來產出諾貝爾獎最多的高校或者科研機構是美國的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其次是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學。

  排名首位的HHMI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受私人資金資助的生物和醫學研究組織之一,僅次于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也是全世界生命科學研究人員心向往之的研究殿堂。選擇資助有潛力的科學家而不是具體的項目(對人不對事)、堅持原創性的工作以及提供穩定長期的經費保障是HHMI進行科研資助的三個主要準則合樂888總代合樂888總代。而顯然,這樣的資助體系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豐厚的回報,近20年來,有12位研究人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榜單中名副其實的第一名。

  從這些機構所屬的國家來看,美國以150位獲獎者的成績排在首位,遠超排名第二的英國(18位)和第三的日本(14位)。近20年諾獎人數最多的高校和研究院所排名前12位的單位都來自美國。實際上,雖然近20年美國本土的高校也培養出了相當多的諾貝爾獎(見表3),但與150的數量相比,仍有大量的人才從別的國家接受博士教育,並最終去往美國工作凱時尊龍官網app,可以看出美國強大的人才聚集和虹吸效應。

  如果說諾獎獲獎者的工作單位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那麼諾獎獲獎者的博士畢業高校和國家則體現了一所高校和一個國家對拔尖人才的培養能力。如上文所提及,在這個榜單上,美國仍然獨佔鰲頭,其擁有的高校在近20年培養了107位諾貝爾獎獲獎者合樂888總代,其次是英國(25位)、日本(16位)、德國(11位)和法國(10位)。

  學校層面,哈佛大學以20人排名第一,其次是麻省理工學院(11位)、劍橋大學(10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8位)和斯坦福大學(7位)。在這個榜單上合樂888總代凱時尊龍官網app,前十名的高校中,有兩所英國的高校(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兩所日本的高校(東京大學、名古屋大學)。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博士畢業院校分布要比工作高校更為集中,排名前10的頂尖高校培養了近20年超過一半的獲獎者。

  諾貝爾獎與中國的無緣常常被用來作為錢學森先生“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一問題的佐證。2012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籍獲獎者;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0的突破。華裔生物化學家錢永健和電機工程學家高琨分別在2008年和200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物理學獎。除此之外,在近20年的獲獎者名單中似乎難尋中國的身影。然而如果再仔細看一下,則會發現在211位近20年非和平獎的諾獎獲獎者中,有超過3分之一都與中國有各種各樣的聯系。

  這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形式便是受邀來華進行學術交流。例如中國科學院設立了愛因斯坦講席教授,每年邀請10名左右活躍在科學前沿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其中就包括已經或有潛力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到中國科學院進行1~2週的學術訪問,由學院支付講座薪酬2000美元、科學家及配偶公務艙往返機票、訪問期間的食宿交通和學術活動等費用(不超過7萬人民幣)。可以看到,自2004年設立以來,已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獎者,包括2008年物理學獎得主Toshihide Maskawa、2013年化學獎得主Martin Karplus、201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regg L. Semenza等。

  第二種是授予諾獎得主榮譽博士學位、榮譽/名譽/講座教授、以及外籍院士的頭銜。例如北京大學就聘請2004年、2010年、2011年的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為榮譽教授,西北大學也向至少4位諾貝爾獎獲獎者頒發榮譽教授證書。近20年至少有12位諾獎得主被授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另外,還有一些諾獎得主與中國的牽絆更深。例如2004年化學獎獲獎者Aaron Ciechanover,在2011年出任南京化學與生物醫藥科學研究所所長,2015-2018年任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常務副校長,2018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2005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Barry J. Marshall 在2016年受聘成為鄭州大學馬歇爾醫院院長和鄭州大學馬歇爾醫學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9月合樂888總代,其與鄭州大學簽訂全職人才引進協議,將領銜成立馬歇爾國際消化病醫院和國際消化病醫學中心。2022年經濟學獲獎者Philip H. Dybvig 在2008年就受聘為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並在2010-2021年擔任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

  此外,我們也發現,很多諾獎得主,特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成為了很多中國企業的“首席科學家”,其中不乏一些活躍在微信朋友圈的保健品和化妝品企業。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雖然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清華北大雙雙在最新的多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中衝入前20,但中國人和中國高校在諾獎獲獎名單上的缺席一直是中國教育界心中的痛。一方面凱時尊龍官網app,在拔尖人才培養方面,我們的高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在如何激勵和促進更多的科研人員做出原創性、前瞻性的研究方面凱時尊龍官網app,相信以HHMI為代表的很多國外機構的資助和評價方式非常值得借鑑。同時,對于諾獎得主,國內的政府高校也應該更加理性,從淺嘗輒止走馬觀花的“走穴”式交流,轉變為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教育合作,希望不久的將來合樂888總代,當我們再去蹭諾獎熱點時,少一些”我校女婿喜獲諾獎“,多一些”我校校友、我校教師喜獲諾獎“的新聞。